绿辣椒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295【招贤纳士】

295【招贤纳士】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有明一代,到处都是土地庙。
    朱元璋重视农业生产,土地神灵可以保佑五谷丰登,于是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每年春天还要举行官方祭祀活动——因此带动庙会大兴,祭祀那几天,土地庙周围集市繁荣。
    嗯,把贪官剥皮实草,也常常在土地庙前展览。
    以至于,明初的许多官员,一提起土地庙就背心冒汗。
    大力推广土地庙的同时,唐宋以来的许多民间神灵被取缔,大部分都被打为淫祀。
    神奇的是,主张禁海的朱元璋,却非常尊重妈祖,册封妈祖为“孝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到朱棣时期,妈祖再次升级,被册封为“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这便是妈祖又被称为“天妃娘娘”的由来。
    南京那边有天妃宫,祭祀活动由太常寺卿主持,级别非常之高。
    随着海洋走私贸易的兴盛,杭州这边的妈祖庙香火旺盛,城外的土地庙反而变得无人问津。
    每年春天,知县必须亲自主持祭祀的土地庙,如今只剩下一个庙祝在混日子。王渊直接鸠占鹊巢,将土地庙改成总督府,庙祝也成了总督府的临时雇工。
    此时此刻,王总督正在接待应聘者。
    “草民陈有为,拜见王总制!”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磕头道。
    王渊坐临香案,背后是土地爷。他记下此人姓名,问道:“汝现居何处,做何营生?”
    这个叫陈有为的家伙说:“草民就住在杭州城,营生嘛……”
    “老实道来。”王渊笑道。
    陈有为吞吞吐吐道:“给人做帮闲。”
    王渊点头说:“杭州城的市井舆情、家长里短,你都清楚?”
    陈有为说:“清楚得很。”
    王渊说道:“我可以留你为吏,但不许你借我之名为非作歹。你可能做到?”
    “愿为王总制鞍前马后!”陈有为大喜。
    王渊提醒道:“你别忙着答应,有三个月试用期呢。而且你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自正德六年以前,我亲手杀的人也有上百,我下令杀的人有好几万。若你敢阳奉阴违、里通外人、胡作非为,我不介意手上多你一条人命!”
    “不敢!”陈有为脖子一缩。
    王渊挥手说:“下去办理聘用文书,明天来总督府正式报到。”
    这种混混帮闲,王渊是不会信任的,也许还有可能是哪家派来的间谍。但暂时可以收下,用来跑腿儿很好用,一些普通消息也可以让他打听。
    王渊在土地庙枯坐一阵,很快又进来个书生,作揖道:“晚生周沫,见过王总制。”
    “朋友身居何处,哪年进学?”王渊问道。
    周沫昂首挺胸说:“晚生乃湖州府人士,弘治十六年进学。自负一腔才华,却乡试屡试不第,近日听闻王总制招纳幕府,遂远来至此毛遂自荐!”
    王渊笑道:“那你不必自称晚生,我比你还更晚进学呢。”
    周沫立即拱手,身形稍微矮了一些:“达者为师。王总制学究天人,吾理当自称晚生。”
    趋炎附势的投机者一枚。
    王渊做出判断之后,又问:“你有何才华可为我所用?”
    周沫说道:“晚生通晓四书五经,尤擅诗文,可为王总制幕僚。”
    王渊笑了笑:“既然精通四书五经,我且考你一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此言何解?”
    周沫侃侃而谈道:“此言出自《孟子·尽心》,载事之辞或许言过其实,学者应当识其本义,而不应执着于辞令,否则还不如无书。孟子只取《武成》篇二三策,其余皆不信,是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也。”
    “果然精通四书,”王渊又问,“那你对海禁如何看?”
    周沫说:“海禁乃祖制,自当遵从之。否则万民皆因利浮于海外,还有谁会用心耕种?一旦开海,则沿海农事俱毁矣。”
    王渊冷笑:“你跑来毛遂自荐,都不事先打听打听,本官正是来浙江开海的吗?”
    “啊?”周沫瞬间懵逼。
    “你且去吧。”王渊挥手道。
    周沫连忙府邸身体,拱手道:“王总制,晚生话还没说完。开海虽于农事有害,却可增长国家生计,王总制在浙江开海,乃利国利民之良政也,吾辈读书人当倾力相助!”
    “哈哈哈哈!”
    王渊大笑:“你够无耻的,若是能提前打听一下,或许我会收你为幕僚。可你效仿毛遂自荐,连我想干啥都不知道,如此疏于谋略怎可堪任幕僚?你走吧!”
    “王总制,晚生还有一言。”周沫直接跪下。
    王渊懒得理会:“带他下去!”
    左右军士立即上前,将这傻秀才叉出土地庙。
    王渊扶额,心累无比。
    已经快半个月了,每天平均十多个应聘者,但真正的有用之人却少见,倒是招了一些本地混混做皂吏。
    又过一个时辰,进来个皮肤黝黑的健壮汉子。
    “草民庞健,拜见王总制!”健壮汉子单膝跪地。
    王渊问道:“汝闲居何处,做何营生?”
    庞健反问:“王总制不是说,不拘出身,不问身份吗?”
    “看来你有难言之隐,”王渊屏退左右道,“你们先出去。”
    等正殿只剩二人,王渊说道:“现在你讲吧。不管你以前有任何罪责,我都不会追究,更不会让第三人知晓。要不要让我发誓?”
    庞健愣了愣:“不用,我信得过王总制。”
    王渊问道:“你我初次见面,你又怎信得过我?”
    庞健拱手道:“王总制考得状元,又征战沙场,文武双全,立功无数,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而我一介草民,又非什么巨寇,王总制何必跟我耍心思?”
    “嘿嘿,有些意思。”王渊笑道。
    庞健娓娓道来:“我如今的名字是假的,本为军灶户,迫于生计入海为贼。因冒头太快,被李哒哪嫉恨,假意请我喝酒,喝得半醉要杀我。王总制且看……”
    庞健解开腰带,敞开衣襟,胸前一道巨大的疤痕。
    “李哒哪是匪号?”王渊问道。
    庞健解释说:“也叫哒哪,也叫哪哒,反正浙江、福建有名的海贼头领,都可以这般称呼,从祖上就传下来的。”
    “哒哪”或“哪哒”,源自波斯语,愿意是“船主”的意思,在宋元时代随着阿拉伯商人传到中国。后世某东南亚小国,还保留着“拿督”称号,其实也源自这一词根,成龙大哥就被此国封为拿督。
    王渊又问:“你跟那个李哒哪是什么关系?”
    庞健说:“他是船主。我刚开始给他运货,就是带人驾小舟,从海岸给他运到匪港,他再装船贩往日本国。后来我攒了些钱,就自己弄了条大船,跟着李哒哪一起去日本,慢慢混成第三把交椅。我为人仗义,兄弟们都向着我,这厮就嫉恨起来,现在把我的船都给吞了!我若武艺不好,也早被他砍死!”
    王渊大感兴趣,问道:“你去过日本?”
    庞健说:“去过,但不会说日本话,也跟日本人没啥接触。在日本靠岸之后,都是李哒哪的心腹去交涉,货也是由他一并卖出。”
    王渊问道:“你能召集多少旧部?”
    庞健说:“只剩十多个了,都是纵横大海的好汉子。我听说王总制要在浙江开海,所以前来投奔。”
    王渊再问:“你有什么请求?”
    庞健说:“我只求开海之后,能捞到一个武职做做,能恢复本姓就更好。我那些兄弟,也想落叶归根,请王总制给弄个良籍。”
    “此事好办,你等皆有重用,留下来办理文书吧!”王渊非常高兴。
    当天晚上,王渊招来庞健,仔细询问海商海盗详情。
    据庞健讲述,浙江豪绅望族,大部分都不直接参与走私。他们把货物卖给陆商,陆商再贩运到海岸,小型走私团伙再运去贼港,由大型海贼团伙进行远洋贸易。
    这是一条灰色产业链。
    海禁严格的时候,朝廷会勒令地方清缴海匪,而且确实能够干掉几个大型团伙。但是干掉一个,又爬上来一个,真正提供货物的地方豪绅却屁事没有。
    王渊问道:“我若开海,地方豪商有几个支持的?”
    “怕是无人支持。”庞健摇头道。
    王渊说:“开海之后,他们就不用偷偷摸摸卖货了,为何还要反对?”
    庞健笑道:“正大光明卖货,要被抽税两成啊。不管是商贾还是海贼,都希望朝廷别禁海,也别开海。”
    这话似乎前后矛盾,其实点明了海商心态。
    希望朝廷不要禁海,意思是别禁得太厉害,得过且过就行了。希望朝廷不要开海,主要是不想缴纳出口税,那些收购货物的“陆商”也怕失去垄断地位。
    王渊问道:“如果我把出海税降到一成,有多少士绅支持?”
    庞健咧嘴道:“若真只有一成出海税,除了那些收货的豪商,其他士绅、商贾全都会支持王总制。”
    明代关税(河道)很复杂,最高税率十抽三,最低税率三十抽一。
    一旦开海,换成其他官员,至少也会抽20%的出口税,因为外国商船到中国就是被抽这么多。
    顺便一提,外国商船,以前是不抽税的,收海关税还得多谢刘公公。
    当时,广州飘来一艘非朝贡商船,按理是不能进行贸易活动的。广东三司官员胆子大,想要获取贸易利润补贴地方财政,于是就上报朝廷说抽税两成。
    朝贡事关礼制,礼部对此坚决反对,刘瑾却力排众议答应下来(刘公公也得了好处)。
    从此,大明海禁就开了一道口子,整个正德朝的海禁都兼管不严,就连浙江和福建的官员都跟着学习。
    但是,这些地方官员,纯粹是为了补贴财政(顺手捞一笔)。他们不许中国商船出海,只允许外国商船以“受灾飘来”的名义进行贸易,并抽取两成关税分给地方三司——除了进献给皇帝少数珍奇,户部一分钱都别想得到。
    甚至,地方官员还嫌两成关税太少,正在请求朝廷增加到三成关税。
    海商看到如此高的税率,想当然的就认为,开海之后的出口税也这么高,他们当然要坚决反对开海!
    而地方官员,也坚决反对开海。因为以前收税都进自家银库,开海之后得上交户部,在刻意忽略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下,都把王渊当做来抢夺利润的朝廷代表。
    听了庞健的一番说辞,王渊心头更有底了。
    第二日,又来一个读书人。
    此人拱手道:“在下唐寅,见过王总制。”
    王渊愣了一下,瞪大眼睛问:“唐伯虎?”
    唐伯虎心头苦笑,自己果然名满天下,居然连浙江总督都听知道。他解释说:“在下已经改字‘子畏’,不再用‘伯虎’之字。”
    别怪王渊那么大反应,实在是唐伯虎的形象,跟他想象当中反差太大。
    一提起唐伯虎,自然想到风流才子。
    可眼前此人,大脑袋,大胡子,大眼袋,酒糟鼻,须发花白,从脖子到脚都瘦弱不堪,偏偏还挺着个大肚子。
    糟老头子一个!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2/2468/24468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