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辣椒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

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殿试文章有五个等级,分别用五种标记来代替,即:○、△、丶、丨、x。
    名列前茅的试卷,必须有一半以上阅卷官,将其判为一等或二等。
    若一半以上的阅卷官,给这个试卷判四等、五等,那该考生就只能做三榜同进士了。
    李东阳给三张卷子全部画圈,又随意打乱顺序,交给旁边的杨廷和。
    此举谓之“转桌”,就是让别桌的阅卷官继续评分。
    李东阳画的三个圈圈上面,全部贴有浮签以遮挡,其他阅卷官无法看到,只有等全部阅卷结束才能拆开。
    杨廷和随便一扫,便认出自己儿子的答卷。跟文风、内容无关,纯粹看笔迹便知,因为殿试不抄朱卷,全都以考生墨卷来评分。
    书法也属潜在评分项目,字儿写得太差扣分,写得太好加分,写得普通就无所谓。
    不管是从私情,还是看文章,杨廷和都给儿子画了个圈。他可不会故意避嫌,明明儿子写得好,却非要打差评的事情,杨廷和绝对做不出来。
    等把邹守益的卷子看完,杨廷和也打了个圈圈。只要会试前三名写得尚可,他都必须打圈,免得厚此薄彼落人口实。
    直至看到王渊的卷子,杨廷和突然皱起眉头。
    这玩意儿根本没法评价,也没人如此写殿试文章。杨廷和左思右想,实在是拿不准,又因为儿子的缘故,他不敢把分判得太低,干脆给了王渊一个三角形,即第二等。
    卷子传到真正的吏部尚书杨一清那里,评分再次出现变化。
    杨慎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必须给圆圈。邹守益的文章太过空泛,不讨杨一清喜欢,但又确实很有水平,于是给了个三角形。
    而王渊关于马政、关于茶马贸易的论述,简直戳中了杨一清的心窝子。改革马政,乃是杨一清这辈子最得意的政绩,被王渊拿出来举例怎能不喜?
    并且王渊不单单举例,还讨论马政改革之后,茶马贸易商品化可能带来的漏洞,探讨如何能把漏洞补上,防止官商勾结钻空子。
    人才啊!
    杨一清当年也想过填补漏洞,但相关利益集团太强势,他的许多政策无法真正落实。
    读完王渊的卷子,杨一清感觉后继有人,直接给了个大圈圈。
    试卷接着传到阁臣梁储那里,这位先生给杨慎和邹守益全部打圈。同样在王渊的卷子那里卡壳,反复阅读几遍,他随笔点了一下,即判第三等。
    阁臣刘忠的评分又不一样,给杨慎画圈,给邹守益画三角,给王渊画了一个点。
    殿试有两天阅卷时间。
    最后一天傍晚,东阁内点燃蜡烛,大家把浮签撕开统计成绩。
    当看到李东阳给会试前三全部画圈,杨廷和不禁暗骂一声老狐狸。
    千万不要指望一个政坛老乌龟,是什么铁骨铮铮的正人君子,李东阳奸猾阴险得很呢。
    放在前些年,李东阳的风评差到极点,扳倒刘瑾之后才猛然好转。再加上他大权在握,以前干的那些腌脏事,都变成为了除去阉宦而隐忍演戏。
    至于这半年来提携后辈,在杨廷和看来不是为国拔才,而是为他李东阳的子孙后辈攒人脉。
    比如这次科举舞弊案,李东阳处理得是真老辣。
    工科左给事中马卿成为倒霉蛋,成了所有会试考官的替罪羊,直接相关责任人靳贵却屁事没有。
    如果再把王渊、金罍的事情扛下,那李东阳就是铁肩担道义。担任考官的那些官员,都必须承李东阳这个情,其中包括王阳明在内。
    李东阳有何损失?
    黑锅都被倒霉蛋马卿给背了,还把工科左给事中的位子腾出来,正好可以换上李东阳的心腹。
    损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致仕之前,留下更好的名声、更宽的人脉!
    杨廷和的猜测很阴暗,却距离事实不远。
    但在李东阳看来,这是公私两便的事情,给自己捞好处的同时,还能为国拔才,何乐而不为呢?
    ……
    大概花了两个时辰,阅卷统计结果出炉。
    第一名,杨慎,满分,十四个“○”。
    第二名,余本(会试第一百九十二名),十二个“○”,两个“△”。
    第三名,邹守益,十一个“○”,三个“△”。
    王渊排在第九十八名,三个“○”,两个“△”,四个“丶”,四个“丨”、一个“x”。
    杨廷和拿着王渊那份答卷,感慨道:“此人的卷子,一言难尽。”
    杨一清笑道:“我倒是觉得言之有物。”
    “哈哈,大胆敢言,此子可为御史。”大理寺卿张伦笑道,他给王渊打的也是圈。这位先生乃言官出身,担任监察御史巡视各地,复又以断理冤案名满天下,他知道王渊写的许多内容都是实情。
    王渊写的什么?
    在讨论文武之道时,他说先秦时代不分文武,宰相都是下马治民、上马管军,所以有“兵农一致,文武同方”的说法。又以管仲为例,阐述以文促武、以武敦文的道理。
    虽然千古大道相同,但具体环境是变化的,于是有了文治和武治的差别。
    天下混乱的大争之世,必须以武治为主,因为此时的首要目标是强兵。但与此同时,更要重视文治之功。
    为何大明太祖能得天下,其英明神武的地方,就体现在文治方面。张士诚和陈友谅,一个富甲天下,一个兵多地广,却只知掠夺,不事生产。太祖皇帝可以败一次、败两次、败三次,由于军粮充足,败多少次都可以重头再来。
    而张士诚和陈友谅,看似强大,其实早把治下百姓掏空。他们败一次便内部矛盾激化,败两次、三次就彻底崩盘。这就是太祖皇帝的文治之功。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一,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被破坏得千疮百孔。马政、盐政、茶政分别如何如何,卫所制度又如何如何,官田制度又如何如何。
    其二,此时的大明,与开国之初又不同。国朝初年,地广人稀,只要种地,皆得其活,人民富足安乐。一百五十年过去,人口繁衍生息,大明变得人多地少,因此催生出大量流民。一旦有反贼举事,这些流民都是潜在威胁。
    其三,太监和贪官,盘剥百姓,鱼肉乡里,人民苦不堪言,应该整顿吏治。
    其四,土地兼并是个最严重的问题,这导致朝廷收不上赋税,而农民又负担沉重。应该进行全国性的土地清查,改革赋役制度,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减轻农民负担。
    其五……
    王渊说了很多实际问题,有些是从王阳明那里听来的,有些是从沈复璁那里听来的,有些是乡试路途中请教商队秦把头所知,还有些是自己在穿青寨亲身体会的。
    甚至,王渊还提出先把实物赋税,逐步改为货币纳税,取得成效之后干脆摊丁入亩。
    还有,王渊认为应该增加就业,让流民能找到活路。首先要进行的,便是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小商贩在居住地落籍,一个户籍改革便能减少无数流民。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吓人的是,王渊提出实行分税制。即把一些税收列为国税,另一些税收列为地税,这样才能充实户部,让中央在关键时刻有钱可用。
    可惜户部尚书没参与阅卷,否则肯定要给王渊一个大圈圈。
    于是就出现巨大分歧,杨一清和张伦觉得王渊言之有物,特别赞赏王渊的卷子。
    而大部分阅卷官,觉得王渊太过激进,他若当上重臣,必然将大明折腾得够呛。但总算针砭时弊,而说得有些道理,于是随便给个三四等评分。
    被排到九十八名,够咱威武大将军朱寿先生慢慢找卷子。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2/2468/24466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