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慷慨仗义宋无涯】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书店老板脸上带着怪异笑容,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心中不由升起佩服之情。
这佩服又跟宋公子不一样,纯属遇到同行的惺惺相惜。他搬来两张椅子,请沈复璁和宋际坐下畅聊,自己则站在旁边等着看好戏。
宋际向来持身以正,连坐姿都挑不出毛病,沈师爷本来想斜靠椅背,见此也只得挺身直腰、正襟危坐。
袁刚悄悄握住刀柄,低声告诫三个孩童:“读书人不可信。这姓宋的如此呆傻易骗,沈先生怕是会生出异心,借机逃离咱们穿青寨。你们当心一些,发觉不对就立即动手。杀人的时候要快要狠,不能让他们发出任何声响,免得闹出动静不好脱身。”
“晓得了。”王渊、王猛和袁刚同时握刀。
宋际对此毫无察觉,沈复璁和书店老板却齐齐变色。
沈师爷投来不解的眼神,袁刚回敬他一个冷笑,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这些蛮子!
沈复璁为之气结,更觉委屈,他真没有想过借机脱身啊。
王渊是具有宿慧的神童,一遇风云便化龙,沈师爷还想着搭顺风车呢。至于宋际,这位公子太容易糊弄了,沈师爷当然也不想放过。
王渊和宋际,到底该选哪个?
对沈师爷而言,这并非单选题,而是多选题,他两个都想要!
王渊是可以投资的未来,宋际是能够倚仗的现在,完全可以双管齐下、一举两得嘛。
沈师爷懒得再理会这些穿青蛮子,也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跟宋际聊起了学问,想进一步摸清宋公子的路数。
“宋兄所治何经?”沈复璁问。
宋际回答说:“吾治本经为《礼经》。”
太他妈巧了!
沈复璁拍手笑道:“你我乃同道中人也!”
宋际愈发惊喜:“沈兄也治《礼经》?”
“然也。”沈复璁说。
这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人同一年进学,连所治本经都一样。
老铁啊!
其实很正常,仔细观察宋际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他处处守礼,甚至还想用礼仪教化来管理贵州。在宋公子看来,只要推行教化,则人人守礼,则天下大治。
二人随即聊起了本经学问,一个高谈阔论,一个刻意附和,顿时天雷勾动地火。
宋际的《礼经》功底很扎实,但思想全都来自朱熹批注,似乎没有读过别家文章,也全然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读书人,放在弘治朝以前很吃香,随随便便就能中举。
可惜时代已经变了,江南、江西科举竞争激烈,读书人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玩出新花样。从弘治末年开始,便蔓延出一种复古风气,虽然没有脱离程朱理学范畴,但也委婉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这种风气到晚明更甚,复古已经不能满足读书人,甚至陆王心学都被视为陈旧思想。
儒生们先是把佛道观点引入文章,在科举上完成了三教合一的壮举。接着佛经道典也被用滥了,儒生们竟然从小说杂剧入手,就跟高考作文写《斗罗大陆之我见》一样。
崇祯朝进士王厈,在进京会考的时候,所有科目都被评为优等。唯独“论”把阅卷官吓了一跳,这位老兄在写文章时,竟然把崔莺莺、杜丽娘拿来举例,最后还真他娘考中了进士。
沈师爷很想提醒一句:老兄啊,你的参考资料该换了。以你这种玩法,考贵州举人肯定可行,但想考进士无异于痴人说梦。
宋公子正讲在兴头上,沈复璁也不好唱反调,只能顺着他一味奉承。
这贵州城买书的人是真少,两个秀才瞎扯半天,眼见都快天黑了,居然没有遇到其他顾客。
宋际感觉聊得好爽啊,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话了,已然将沈复璁引为毕生知己。
等学问讲得差不多,宋公子才问:“对了,沈兄既被流放云南,为何又在贵州停下?”
“吾与解员刚走到扎佐司,就遇见贼匪劫道,”沈师爷连连摇头,带着一股子怨气,指桑骂槐道,“那贼匪真真可恨,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竟把两位解员官差都杀了,我靠装死才能逃过一命。”
王渊抬头仰望房梁,懒得跟这货计较。
宋际忍不住感慨:“这贵州的贼匪确实很多,皆因土司教化不力所致。吾欲在乡间广办社学,不拘汉民土人,也不论贫穷富贵,皆可到社学领会圣人之言。届时,万千民众沐浴道德文章,定可让贵州风气为之一新!”
沈复璁奉承道:“宋兄有如此志向,在下佩服之至。”
宋际谦虚道:“跟沈兄比起来,吾不值一提也。”
沈复璁又指着王渊等人:“当时我身上的衣服,都被那些贼匪扒光了。幸好遇到黑山岭寨的穿青人,路过扎佐驿将我救下,我便跟着他们回到山中村寨。”
宋际连忙起身,朝王渊等人作揖道:“吾代沈兄谢过诸位救命之恩。”
袁刚松开刀柄,抱拳说:“不用客气,随手救人而已。”
沈复璁已经摸清宋际路数,对症下药,继续说道:“穿青寨中,有不少寨民的先祖是汉人。他们虽远离教化,却不改崇圣之心,愿意跟着我学习道德文章。”
宋际顿时赞叹:“此乃良民义民也!”又愤然道,“吾早说应该大办社学,怎奈各司长官皆不听从。若依吾言行事,则万民遵礼守法,贵州早就大治矣!”
“肉食者鄙,古来如此。”沈师爷顺着话头说下去。
“是啊,古来如此,可悲可叹。”宋际无奈叹息。
沈复璁见时机成熟,便转到正题:“今日吾等来贵州城,就是为寨中子弟购买书籍。山民穷苦,他们都不舍得住店,露宿街头苦熬一夜。风吹雨淋,挨饿受冻,只为省下钱来购置书本笔墨。”
“啊嚏!”
王渊适时打了个喷嚏,又跑到书店门口去擤鼻涕。
袁刚、袁志和王猛看看沈师爷,又看看门口的王渊,本想配合一二,可惜演技不够,只得傻站在那里。
宋际对此大为感动,又见王渊年幼,竟脱下自己衣服,过去亲手给他披上,勉励道:“汝小小年纪,便知文章可贵。日后一定要安心向学,不忘今日之初心,切记切记!”
这位公子也太容易骗了吧?
王渊都不好意思了,欺负老实人没有成就感啊。他当即作揖拜道:“先生金玉良言,小子牢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宋际心怀大慰,对王渊印象甚佳,赞曰:“孺子可教也!”
沈师爷此刻也站起来,语气无奈道:“可惜寨民实在穷困,东拼西凑,竟连一套《四书集注》都买不起。”
书店老板早在等这句话,此刻配合得天衣无缝,拿出那套《四书集注》说:“我也是读书人,本想倾力相助,无奈小本生意。此书作价五贯,只卖他们三贯,可他们的银钱还是不够。”
宋际也不再文绉绉说话,慷慨壕气道:“好不容易遇到思慕圣贤的土民,怎可因区区一套集注,就寒了他们的向学之心。要买什么书,全都记在我账上!”
书店老板还不满足,建议道:“这套《四书集注》实乃劣本,不如换一套品相更佳的。”
“大善!”
宋际微笑颔首,又至书架前,亲自帮忙挑选教科书。
不到片刻,宋公子就选了一大堆,而且全是精美刻本。书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儿语》、《幼学须知》、《幼仪杂箴》、《小四书》、《四书集注》、《五经集注》……
沈师爷本来准备了满肚子套路,谁想只发了几招,宋公子就自动躺下了。
这人真好骗啊,沈师爷有些收不住手。他抱着一套《五经集注》,欣喜之余,复又哀叹:“唉,可惜,可惜!”
宋际不解道:“沈兄,有何可惜之处?”
沈复璁连连摇头:“虽有书籍,却无户籍。扎佐司根本不为穿青寨编户齐民,寨中孩童即便熟读圣贤之书,也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好嘛,咱沈师爷不但想节省书本费,还打算让宋公子把户籍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遇到个冤大头,反正都是敲竹杠,不如勉为其难多敲几下。
(ps:前面几章,有老铁说起古钱和八虎问题,老王搞错了,已经删改。)
这佩服又跟宋公子不一样,纯属遇到同行的惺惺相惜。他搬来两张椅子,请沈复璁和宋际坐下畅聊,自己则站在旁边等着看好戏。
宋际向来持身以正,连坐姿都挑不出毛病,沈师爷本来想斜靠椅背,见此也只得挺身直腰、正襟危坐。
袁刚悄悄握住刀柄,低声告诫三个孩童:“读书人不可信。这姓宋的如此呆傻易骗,沈先生怕是会生出异心,借机逃离咱们穿青寨。你们当心一些,发觉不对就立即动手。杀人的时候要快要狠,不能让他们发出任何声响,免得闹出动静不好脱身。”
“晓得了。”王渊、王猛和袁刚同时握刀。
宋际对此毫无察觉,沈复璁和书店老板却齐齐变色。
沈师爷投来不解的眼神,袁刚回敬他一个冷笑,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这些蛮子!
沈复璁为之气结,更觉委屈,他真没有想过借机脱身啊。
王渊是具有宿慧的神童,一遇风云便化龙,沈师爷还想着搭顺风车呢。至于宋际,这位公子太容易糊弄了,沈师爷当然也不想放过。
王渊和宋际,到底该选哪个?
对沈师爷而言,这并非单选题,而是多选题,他两个都想要!
王渊是可以投资的未来,宋际是能够倚仗的现在,完全可以双管齐下、一举两得嘛。
沈师爷懒得再理会这些穿青蛮子,也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跟宋际聊起了学问,想进一步摸清宋公子的路数。
“宋兄所治何经?”沈复璁问。
宋际回答说:“吾治本经为《礼经》。”
太他妈巧了!
沈复璁拍手笑道:“你我乃同道中人也!”
宋际愈发惊喜:“沈兄也治《礼经》?”
“然也。”沈复璁说。
这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人同一年进学,连所治本经都一样。
老铁啊!
其实很正常,仔细观察宋际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他处处守礼,甚至还想用礼仪教化来管理贵州。在宋公子看来,只要推行教化,则人人守礼,则天下大治。
二人随即聊起了本经学问,一个高谈阔论,一个刻意附和,顿时天雷勾动地火。
宋际的《礼经》功底很扎实,但思想全都来自朱熹批注,似乎没有读过别家文章,也全然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读书人,放在弘治朝以前很吃香,随随便便就能中举。
可惜时代已经变了,江南、江西科举竞争激烈,读书人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玩出新花样。从弘治末年开始,便蔓延出一种复古风气,虽然没有脱离程朱理学范畴,但也委婉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这种风气到晚明更甚,复古已经不能满足读书人,甚至陆王心学都被视为陈旧思想。
儒生们先是把佛道观点引入文章,在科举上完成了三教合一的壮举。接着佛经道典也被用滥了,儒生们竟然从小说杂剧入手,就跟高考作文写《斗罗大陆之我见》一样。
崇祯朝进士王厈,在进京会考的时候,所有科目都被评为优等。唯独“论”把阅卷官吓了一跳,这位老兄在写文章时,竟然把崔莺莺、杜丽娘拿来举例,最后还真他娘考中了进士。
沈师爷很想提醒一句:老兄啊,你的参考资料该换了。以你这种玩法,考贵州举人肯定可行,但想考进士无异于痴人说梦。
宋公子正讲在兴头上,沈复璁也不好唱反调,只能顺着他一味奉承。
这贵州城买书的人是真少,两个秀才瞎扯半天,眼见都快天黑了,居然没有遇到其他顾客。
宋际感觉聊得好爽啊,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话了,已然将沈复璁引为毕生知己。
等学问讲得差不多,宋公子才问:“对了,沈兄既被流放云南,为何又在贵州停下?”
“吾与解员刚走到扎佐司,就遇见贼匪劫道,”沈师爷连连摇头,带着一股子怨气,指桑骂槐道,“那贼匪真真可恨,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竟把两位解员官差都杀了,我靠装死才能逃过一命。”
王渊抬头仰望房梁,懒得跟这货计较。
宋际忍不住感慨:“这贵州的贼匪确实很多,皆因土司教化不力所致。吾欲在乡间广办社学,不拘汉民土人,也不论贫穷富贵,皆可到社学领会圣人之言。届时,万千民众沐浴道德文章,定可让贵州风气为之一新!”
沈复璁奉承道:“宋兄有如此志向,在下佩服之至。”
宋际谦虚道:“跟沈兄比起来,吾不值一提也。”
沈复璁又指着王渊等人:“当时我身上的衣服,都被那些贼匪扒光了。幸好遇到黑山岭寨的穿青人,路过扎佐驿将我救下,我便跟着他们回到山中村寨。”
宋际连忙起身,朝王渊等人作揖道:“吾代沈兄谢过诸位救命之恩。”
袁刚松开刀柄,抱拳说:“不用客气,随手救人而已。”
沈复璁已经摸清宋际路数,对症下药,继续说道:“穿青寨中,有不少寨民的先祖是汉人。他们虽远离教化,却不改崇圣之心,愿意跟着我学习道德文章。”
宋际顿时赞叹:“此乃良民义民也!”又愤然道,“吾早说应该大办社学,怎奈各司长官皆不听从。若依吾言行事,则万民遵礼守法,贵州早就大治矣!”
“肉食者鄙,古来如此。”沈师爷顺着话头说下去。
“是啊,古来如此,可悲可叹。”宋际无奈叹息。
沈复璁见时机成熟,便转到正题:“今日吾等来贵州城,就是为寨中子弟购买书籍。山民穷苦,他们都不舍得住店,露宿街头苦熬一夜。风吹雨淋,挨饿受冻,只为省下钱来购置书本笔墨。”
“啊嚏!”
王渊适时打了个喷嚏,又跑到书店门口去擤鼻涕。
袁刚、袁志和王猛看看沈师爷,又看看门口的王渊,本想配合一二,可惜演技不够,只得傻站在那里。
宋际对此大为感动,又见王渊年幼,竟脱下自己衣服,过去亲手给他披上,勉励道:“汝小小年纪,便知文章可贵。日后一定要安心向学,不忘今日之初心,切记切记!”
这位公子也太容易骗了吧?
王渊都不好意思了,欺负老实人没有成就感啊。他当即作揖拜道:“先生金玉良言,小子牢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宋际心怀大慰,对王渊印象甚佳,赞曰:“孺子可教也!”
沈师爷此刻也站起来,语气无奈道:“可惜寨民实在穷困,东拼西凑,竟连一套《四书集注》都买不起。”
书店老板早在等这句话,此刻配合得天衣无缝,拿出那套《四书集注》说:“我也是读书人,本想倾力相助,无奈小本生意。此书作价五贯,只卖他们三贯,可他们的银钱还是不够。”
宋际也不再文绉绉说话,慷慨壕气道:“好不容易遇到思慕圣贤的土民,怎可因区区一套集注,就寒了他们的向学之心。要买什么书,全都记在我账上!”
书店老板还不满足,建议道:“这套《四书集注》实乃劣本,不如换一套品相更佳的。”
“大善!”
宋际微笑颔首,又至书架前,亲自帮忙挑选教科书。
不到片刻,宋公子就选了一大堆,而且全是精美刻本。书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儿语》、《幼学须知》、《幼仪杂箴》、《小四书》、《四书集注》、《五经集注》……
沈师爷本来准备了满肚子套路,谁想只发了几招,宋公子就自动躺下了。
这人真好骗啊,沈师爷有些收不住手。他抱着一套《五经集注》,欣喜之余,复又哀叹:“唉,可惜,可惜!”
宋际不解道:“沈兄,有何可惜之处?”
沈复璁连连摇头:“虽有书籍,却无户籍。扎佐司根本不为穿青寨编户齐民,寨中孩童即便熟读圣贤之书,也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好嘛,咱沈师爷不但想节省书本费,还打算让宋公子把户籍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遇到个冤大头,反正都是敲竹杠,不如勉为其难多敲几下。
(ps:前面几章,有老铁说起古钱和八虎问题,老王搞错了,已经删改。)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2/2468/24465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