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重回桃园,封赏功臣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半年的时光,就在刘备的东巡中倏忽而过。
从二月初出发,视察关东五州各地的民生恢复情况,如今已是七月。
巡狩的轨迹,也已经走完了豫州、兖州、徐州、青州,经过了冀州的渤海郡,回到了刘备的故乡幽州。
还剩最后两三站、个把月的时间,就要回雒阳了。
五个多月走下来,刘备看到了太多民间疾苦、满目疮痍。但也看到了希望,各种战后重建的生机。
为了与民休息,他把随驾的军队人数也尽量压低,只带了五万骑兵跟着走,其他决战时调动的大军全部遣归各处粮草丰足的州郡就食。
五万人看似还是很多,但相比于皇帝出巡,其实已经算克制了。尤其今年才刚刚统一,各地曹军溃兵和流散饥民、贼寇形成的匪患还很严重。
刘备亲自巡视途中,都遇到并顺手剿灭了三四股从数千人到上万人规模的匪患。按照历史的规律,朝代重新统一整合后,至少花两三年把主要匪患肃清,已经算很快了。
如今这个时节,淮南地区今年的第一季早稻,已经顺利收获、晒干入库,虽然有些局部天灾、水旱,但百姓总体来说收成还过得去。
北方的麦作区,倒是根据纬度不同,还分别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秋粮的收割和晾晒。
北方百姓暂时还得在缺乏主食的饥饿生存环境中,忍耐一段时间,靠夏季刚成熟的乱七八糟蔬菜撑过去。
朝廷为了体现陛下的恩德、与原先刘和袁绍曹操执政的不同,在年初时倒是宣布了一项恩旨,让大汉子民都可以缓一口气,感受统一带来的红利:
大汉全境范围内,免除所有人头税一年——这儿的人头税是广义的,包括租庸调输。也就是所有按人口直接计征的田赋纳粮、户调纺织品(也可以交钱)、徭役和运输,都全免。
而关东今年新光复的五州,加上去年光复的幽州,还可以额外得到一年的田赋豁免、两年的徭役和户调豁免。
换言之,关东百姓可以连续两年不纳粮,三年不服徭役不交丝织品/铜钱。
之所以粮食税不能完全连免三年,也是考虑到关东地区官仓里存粮也很少了,连续完全不收的话,当地的官员粮俸和驻军军粮都会出现困难。
而且粮食又沉重,消耗量巨大,都从后方益州荆州运过来,哪怕有了南阳运河和讨虏渠,可毕竟几千里的水路路程摆在那儿呢,至少一两倍的损耗,划不来。
所以,宁可从今算起、第三年就在关东恢复征粮。可以以后收成天气不好的时候,再间隔留一年免征,只要别好几年连在一起免征,朝廷的行政系统就能扛住。
至于“连续几年减半征、按比例减征”这种馊主意,李素是不会给刘备出的,就算李素这么拍脑门,以刘巴的智商也肯定会劝谏。
这个逻辑现代人或许难以理解,但汉末的古人非常理解——征税是需要成本的,官员、税吏、兵丁,一层层人手动员下去催缴,收一半是那么多成本,收全部差不多也是那么多成本,高不了多少。
所以,既然收了就收足,要不就干脆一整年某块税源直接砍掉。
别搞半吊子,花两次征税成本、却只征上来一次的量,这不受二茬罪么。
……
当然了,即使是设计到如此微妙的征收减免、体恤百姓。
可如果朝廷的治理能力和经济建设水平没跟上的话,搁大汉朝十几年前的旧国情、这样的减免比例,就几乎相当于一切全免了,朝廷肯定会难以运作维持。
但对章武六年的大汉来说,所有人头计税的税赋徭役全免,还不至于彻底伤筋动骨。因为一切工商税都是不免的,照征不误。
这一切,都要感谢朝廷在统一天下之前,已经在关中和南方发展了最多十二年之久的工商业。
早在章武四年,当时的光复区一年的工商税总额就可以达到四五十亿钱。
竟能超过按平价计算的田赋和户调,仅仅只是低于全国百姓每年的徭役折算工价。
(注:但因为战乱连年、灾荒依然频发,所以实际上工商税费总额的购买力依然是低于全国田赋的。这个理论值是按照一石稻米折算三百钱来统计的,实际上全国各地的米价多年普遍高于三百钱一石,拿着工商税征来的钱,在荒年和战争年买不到那么多米)
章武五年工商税比章武四年时又稳步略微有升,全国工商税费五十多亿。
到了章武六年,因为关东五州的士绅豪强也可以被征工商税了,哪怕他们已经比较贫穷,商业不发达,多少也能找补一些。初步统计下来,今年预期能收到六七十亿的工商税。
从这个数字里也可以看出,刚统一的关东地区工商业有多孱弱、之前被破坏得有多严重。
包括幽州在内的六个州,全加起来今年预期才十亿出头的工商税。而刘备原有的九州,都五十八亿了。
原有西部和南方加起来,工商税是关东六州五倍多,考虑到人口差距也超过一倍。西部和南部的人均工商税,依然是关东的二点四倍。
不过以后也没必要算那么细了,都是重归大汉子民了嘛。
工商税的支配也比农业税灵活一些,调度方便。不像粮食要仔细核算运输成本、每个州征的粮食都要尽量用在本地,或者最多跨一个州中短途转运。
所以,这七十个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大比例向关东的战后重建和赈灾上转移使用。
这一切,才是刘备刚刚打完统一战争,就大规模免税恢复民生的底气。
有了这七十亿,农业和徭役不盘剥,好歹官员团队和必要的军队都可以养活了。
部队太多导致的缺口,可以靠军队暂时种植军屯自养,来填补一部分。将来还可以去芜存菁,循序渐进精简军队规模。
最后,考虑到过渡期还是有一定的匮乏和赈济、救灾需要,丞相李素奏请皇帝允许今明两年、朝廷继续发行打印年号的带息抄引债券。
不过,必须严格控制发行量,章武六年朝廷严格只印发总面额一百亿钱的抄引债券,比前两年分别要降低两到三成。
章武七年更是要控制在新发规模五十亿钱以下,到了章武八年,更是要争取停止新发抄引债券。
这个具体数字并不是李素拍脑门决定的,也是跟刘巴、诸葛瑾等大臣都会商过的。
李素坚持控制规模,也是不希望刘备发债发爽了之后忘乎所以,变得财政支出过于大手大脚,以为自己能凭空创造出货币来。
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刘巴也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发债规模缩小之后,也要提防民间的“存本取息”承兑压力。
因为往年经常有商人为了“取出后再存”多出来的1%复利,把部分前一年的抄引兑换成今年新印发的。
如果新的一年限制了新债发行总量、而且比往年萎缩,很有可能朝廷会筹不到钱,所有新债配额,都被存本取息的人兑换掉了,并没有新钱进来。
这样的话,朝廷财政还是会扛不住的,所以李素听取了刘巴的推演后,给政策留了个口子,
宣布“朝廷所制定今明两年的发债总额上限,不包括存本取息式兑换的金额。存本取息上限单独另计,但不得高于现金购买的新债,兑完即止。”
这么修修补补之后,战后恢复期的财政艰难阶段,估计可以平稳过渡。
有了这么多惠民的善政,关东各州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具体到各州的情况,淮南地区在人头税全免的情况下,只要第一季粮食下来,百姓几乎就能立刻从生死线上挣扎回来。
兖、青二州虽然也惨遭曹操去年的拉壮丁之祸,但毕竟没有直接被战火破坏,扛到八月份不出事儿,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豫、徐的淮北地区是受害最惨的,好在赈济也最关注,还充分组织百姓尽量多分田种田。豫州有鲁肃主持布政使的工作,诸葛亮也在徐州北部巡视辛劳了数月地方工作,总算是把隐患都处理掉了。
诸葛亮老家琅琊,那也是徐州最北面的一个郡,十几年没回故乡了,有机会还乡诸葛亮还是愿意出点力的。
他甚至还发挥自己的工程和技术才智,因地制宜给徐州百姓贡献了好几样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农业工具。
还利用东海郡沿岸的风力资源,结合在益州和关中、司隶已经成熟多年的水车系统,发明了风车碾坊,好让人口凋敝的徐州百姓节约劳动力,在缺乏落差水能的环境下,也能用机械动力碾米磨面。
考虑到造风车的早期成本比较高,需要大量的木料。诸葛亮还惠民地在故乡放开了对“水车驱动木材切割作坊”的“专利管制”,让当地老乡可以不用缴纳专利费就建设木材切割作坊、打造卷笔刀型的木料车床。
加工圆木的车床,在战争结束前原本是管制的,官方不允许往关东地区扩散这些技术。曹操虽然最后一两年有了,但也是靠偷的,只给军工部门用来车枪杆箭杆。
现在天下一统,这些民生技术可以放松,惠及全体大汉子民,徐州地区民间才允许普及木料车床。
至于水车锯木机,那玩意儿问世才第三年,是当初李素营建雒阳新城、在孟津建造船厂,为关羽的部队打造黄河战船时,黄月英发明的。
这次诸葛亮等于是慷老婆之慨,把自己妻子的发明拿出来免费授权,给故乡父老临时白用。
诸葛亮还顺手改良了一下徐州东海郡等地百姓的海盐生产技术,在煮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天气环境,发明了晒盐和煮盐相结合的办法,节约燃料和人工。
不过如今才第一年,诸葛亮路过时也只是做了点调研和尝试,来不及大规模推广。毕竟后世要修建沿海的盐田,在早期建设的时候也是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的。现在徐州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没那么多人手来规划盐田。
但这个方法肯定是靠谱的,只能说诸葛亮对天候和地理的研究着实有水准。东海郡这地方后世大致相当于连云港和盐城,确实是华夏沿海各地中最适合晒制海盐的。
诸如此类的细小举措,勿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解放出来不少民间生产力,让当地顺利恢复。
……
农历七月十五,
刘备一行刚刚巡视完幽州治所蓟县,以及蓟县所在的、今年刚刚重设的燕国(郡国),观察了新任燕王是否恭顺老实。还顺带了解了幽州北部边防情况、游牧民族是否有异动。
这些问题都搞定后,刘备总算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涿郡涿县。
涿县内外一片压抑的轰动氛围,让刘备感觉很好。
所谓“压抑的轰动”,就是父老乡亲都想要来围观,也确实发自内心爱戴,但又被礼法阶级所阻,想围观都只能远远的偷偷的围观。
为了与民同乐,刘备准备参加一下当地的丰收祭典,学学高祖皇帝当年还沛的大风歌做派。
如果是后世,七月十五这日子似乎还有不少节日。
但是在汉朝,还没那么多神神叨叨的复杂民俗,七月半最多是庆祝一下丰收。
如果是北方地区秋收晚的,就压根儿没有过这个节的习俗了,有些地方甚至跟八月十五合并过。幽州也是最北方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涿郡也不会在这种日子庆祝丰收。
今年完全是为了配合刘备还乡,临时加塞的戏码。
而道家的中元节和佛家的盂兰盆会,如今都还是隐藏在阴暗角落的非主流存在。
毕竟,一切虚空和玄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忠信仁义的崩坏。原本的道德层面信仰崩塌了,宗教层面的虚无主义才会趁虚而入。
只要汉不亡,佛学和玄学很难成为主流。
历史上,东方被佛道完全占据信仰主流,基本上是公元300年前后开始的。靠的就是南北朝分裂、衣冠南渡,天下人惶惑不知正朔何在。
无独有偶,在西方世界,基督教蚕食罗马帝国,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大约200~300年之间。当他们成功的时候,罗马也已经衰落到东西分裂的悬崖边了。
皇权的权威和统一性崩塌,神权自然趁虚而入,东西皆然。
李素穿越回大汉十几年了,他原先也从来不过七月十五的丰收祭,更没有听说过中元节。
没想到如今被强拉着过节,还是为了刘备衣锦还乡。
也罢,把那些怪力乱神都扫开,以后七月十五就官方统一庆祝丰收,似乎也不错。
刘备也是近乡情怯,这次回来显摆,关羽张飞都带着,难得李素也来了,他拉着李素要显摆一番:
“伯雅,自当年讨黄巾算起,朕离开涿县已经十八年了。不过好在,黄巾之后三年、也就是讨张纯那年。朕弃官救叔、保护乡梓,回涿县小住过两个多月。
当时朕在老家募集乡勇,随后就去蓟县讨贼了,那次,翼德、子龙也都在身边,算是短暂回过桃园。
可惜你当时在京城,为朕斡旋,还跟云长南下募集丹阳兵,错过了。一直没带你来看看朕当年的故居和翼德的庄子,也是深以为憾,这次一定要多住几日。”
刘备说得也没错,刘关张赵都来过桃园,赵云是187年那次来的。
刘备和张飞算是十五年没回来,关羽是十八年没回来,就李素从没来过。
www.bq46.cc。m.lvlajiao.com
从二月初出发,视察关东五州各地的民生恢复情况,如今已是七月。
巡狩的轨迹,也已经走完了豫州、兖州、徐州、青州,经过了冀州的渤海郡,回到了刘备的故乡幽州。
还剩最后两三站、个把月的时间,就要回雒阳了。
五个多月走下来,刘备看到了太多民间疾苦、满目疮痍。但也看到了希望,各种战后重建的生机。
为了与民休息,他把随驾的军队人数也尽量压低,只带了五万骑兵跟着走,其他决战时调动的大军全部遣归各处粮草丰足的州郡就食。
五万人看似还是很多,但相比于皇帝出巡,其实已经算克制了。尤其今年才刚刚统一,各地曹军溃兵和流散饥民、贼寇形成的匪患还很严重。
刘备亲自巡视途中,都遇到并顺手剿灭了三四股从数千人到上万人规模的匪患。按照历史的规律,朝代重新统一整合后,至少花两三年把主要匪患肃清,已经算很快了。
如今这个时节,淮南地区今年的第一季早稻,已经顺利收获、晒干入库,虽然有些局部天灾、水旱,但百姓总体来说收成还过得去。
北方的麦作区,倒是根据纬度不同,还分别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秋粮的收割和晾晒。
北方百姓暂时还得在缺乏主食的饥饿生存环境中,忍耐一段时间,靠夏季刚成熟的乱七八糟蔬菜撑过去。
朝廷为了体现陛下的恩德、与原先刘和袁绍曹操执政的不同,在年初时倒是宣布了一项恩旨,让大汉子民都可以缓一口气,感受统一带来的红利:
大汉全境范围内,免除所有人头税一年——这儿的人头税是广义的,包括租庸调输。也就是所有按人口直接计征的田赋纳粮、户调纺织品(也可以交钱)、徭役和运输,都全免。
而关东今年新光复的五州,加上去年光复的幽州,还可以额外得到一年的田赋豁免、两年的徭役和户调豁免。
换言之,关东百姓可以连续两年不纳粮,三年不服徭役不交丝织品/铜钱。
之所以粮食税不能完全连免三年,也是考虑到关东地区官仓里存粮也很少了,连续完全不收的话,当地的官员粮俸和驻军军粮都会出现困难。
而且粮食又沉重,消耗量巨大,都从后方益州荆州运过来,哪怕有了南阳运河和讨虏渠,可毕竟几千里的水路路程摆在那儿呢,至少一两倍的损耗,划不来。
所以,宁可从今算起、第三年就在关东恢复征粮。可以以后收成天气不好的时候,再间隔留一年免征,只要别好几年连在一起免征,朝廷的行政系统就能扛住。
至于“连续几年减半征、按比例减征”这种馊主意,李素是不会给刘备出的,就算李素这么拍脑门,以刘巴的智商也肯定会劝谏。
这个逻辑现代人或许难以理解,但汉末的古人非常理解——征税是需要成本的,官员、税吏、兵丁,一层层人手动员下去催缴,收一半是那么多成本,收全部差不多也是那么多成本,高不了多少。
所以,既然收了就收足,要不就干脆一整年某块税源直接砍掉。
别搞半吊子,花两次征税成本、却只征上来一次的量,这不受二茬罪么。
……
当然了,即使是设计到如此微妙的征收减免、体恤百姓。
可如果朝廷的治理能力和经济建设水平没跟上的话,搁大汉朝十几年前的旧国情、这样的减免比例,就几乎相当于一切全免了,朝廷肯定会难以运作维持。
但对章武六年的大汉来说,所有人头计税的税赋徭役全免,还不至于彻底伤筋动骨。因为一切工商税都是不免的,照征不误。
这一切,都要感谢朝廷在统一天下之前,已经在关中和南方发展了最多十二年之久的工商业。
早在章武四年,当时的光复区一年的工商税总额就可以达到四五十亿钱。
竟能超过按平价计算的田赋和户调,仅仅只是低于全国百姓每年的徭役折算工价。
(注:但因为战乱连年、灾荒依然频发,所以实际上工商税费总额的购买力依然是低于全国田赋的。这个理论值是按照一石稻米折算三百钱来统计的,实际上全国各地的米价多年普遍高于三百钱一石,拿着工商税征来的钱,在荒年和战争年买不到那么多米)
章武五年工商税比章武四年时又稳步略微有升,全国工商税费五十多亿。
到了章武六年,因为关东五州的士绅豪强也可以被征工商税了,哪怕他们已经比较贫穷,商业不发达,多少也能找补一些。初步统计下来,今年预期能收到六七十亿的工商税。
从这个数字里也可以看出,刚统一的关东地区工商业有多孱弱、之前被破坏得有多严重。
包括幽州在内的六个州,全加起来今年预期才十亿出头的工商税。而刘备原有的九州,都五十八亿了。
原有西部和南方加起来,工商税是关东六州五倍多,考虑到人口差距也超过一倍。西部和南部的人均工商税,依然是关东的二点四倍。
不过以后也没必要算那么细了,都是重归大汉子民了嘛。
工商税的支配也比农业税灵活一些,调度方便。不像粮食要仔细核算运输成本、每个州征的粮食都要尽量用在本地,或者最多跨一个州中短途转运。
所以,这七十个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大比例向关东的战后重建和赈灾上转移使用。
这一切,才是刘备刚刚打完统一战争,就大规模免税恢复民生的底气。
有了这七十亿,农业和徭役不盘剥,好歹官员团队和必要的军队都可以养活了。
部队太多导致的缺口,可以靠军队暂时种植军屯自养,来填补一部分。将来还可以去芜存菁,循序渐进精简军队规模。
最后,考虑到过渡期还是有一定的匮乏和赈济、救灾需要,丞相李素奏请皇帝允许今明两年、朝廷继续发行打印年号的带息抄引债券。
不过,必须严格控制发行量,章武六年朝廷严格只印发总面额一百亿钱的抄引债券,比前两年分别要降低两到三成。
章武七年更是要控制在新发规模五十亿钱以下,到了章武八年,更是要争取停止新发抄引债券。
这个具体数字并不是李素拍脑门决定的,也是跟刘巴、诸葛瑾等大臣都会商过的。
李素坚持控制规模,也是不希望刘备发债发爽了之后忘乎所以,变得财政支出过于大手大脚,以为自己能凭空创造出货币来。
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刘巴也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发债规模缩小之后,也要提防民间的“存本取息”承兑压力。
因为往年经常有商人为了“取出后再存”多出来的1%复利,把部分前一年的抄引兑换成今年新印发的。
如果新的一年限制了新债发行总量、而且比往年萎缩,很有可能朝廷会筹不到钱,所有新债配额,都被存本取息的人兑换掉了,并没有新钱进来。
这样的话,朝廷财政还是会扛不住的,所以李素听取了刘巴的推演后,给政策留了个口子,
宣布“朝廷所制定今明两年的发债总额上限,不包括存本取息式兑换的金额。存本取息上限单独另计,但不得高于现金购买的新债,兑完即止。”
这么修修补补之后,战后恢复期的财政艰难阶段,估计可以平稳过渡。
有了这么多惠民的善政,关东各州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具体到各州的情况,淮南地区在人头税全免的情况下,只要第一季粮食下来,百姓几乎就能立刻从生死线上挣扎回来。
兖、青二州虽然也惨遭曹操去年的拉壮丁之祸,但毕竟没有直接被战火破坏,扛到八月份不出事儿,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豫、徐的淮北地区是受害最惨的,好在赈济也最关注,还充分组织百姓尽量多分田种田。豫州有鲁肃主持布政使的工作,诸葛亮也在徐州北部巡视辛劳了数月地方工作,总算是把隐患都处理掉了。
诸葛亮老家琅琊,那也是徐州最北面的一个郡,十几年没回故乡了,有机会还乡诸葛亮还是愿意出点力的。
他甚至还发挥自己的工程和技术才智,因地制宜给徐州百姓贡献了好几样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农业工具。
还利用东海郡沿岸的风力资源,结合在益州和关中、司隶已经成熟多年的水车系统,发明了风车碾坊,好让人口凋敝的徐州百姓节约劳动力,在缺乏落差水能的环境下,也能用机械动力碾米磨面。
考虑到造风车的早期成本比较高,需要大量的木料。诸葛亮还惠民地在故乡放开了对“水车驱动木材切割作坊”的“专利管制”,让当地老乡可以不用缴纳专利费就建设木材切割作坊、打造卷笔刀型的木料车床。
加工圆木的车床,在战争结束前原本是管制的,官方不允许往关东地区扩散这些技术。曹操虽然最后一两年有了,但也是靠偷的,只给军工部门用来车枪杆箭杆。
现在天下一统,这些民生技术可以放松,惠及全体大汉子民,徐州地区民间才允许普及木料车床。
至于水车锯木机,那玩意儿问世才第三年,是当初李素营建雒阳新城、在孟津建造船厂,为关羽的部队打造黄河战船时,黄月英发明的。
这次诸葛亮等于是慷老婆之慨,把自己妻子的发明拿出来免费授权,给故乡父老临时白用。
诸葛亮还顺手改良了一下徐州东海郡等地百姓的海盐生产技术,在煮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天气环境,发明了晒盐和煮盐相结合的办法,节约燃料和人工。
不过如今才第一年,诸葛亮路过时也只是做了点调研和尝试,来不及大规模推广。毕竟后世要修建沿海的盐田,在早期建设的时候也是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的。现在徐州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没那么多人手来规划盐田。
但这个方法肯定是靠谱的,只能说诸葛亮对天候和地理的研究着实有水准。东海郡这地方后世大致相当于连云港和盐城,确实是华夏沿海各地中最适合晒制海盐的。
诸如此类的细小举措,勿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解放出来不少民间生产力,让当地顺利恢复。
……
农历七月十五,
刘备一行刚刚巡视完幽州治所蓟县,以及蓟县所在的、今年刚刚重设的燕国(郡国),观察了新任燕王是否恭顺老实。还顺带了解了幽州北部边防情况、游牧民族是否有异动。
这些问题都搞定后,刘备总算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涿郡涿县。
涿县内外一片压抑的轰动氛围,让刘备感觉很好。
所谓“压抑的轰动”,就是父老乡亲都想要来围观,也确实发自内心爱戴,但又被礼法阶级所阻,想围观都只能远远的偷偷的围观。
为了与民同乐,刘备准备参加一下当地的丰收祭典,学学高祖皇帝当年还沛的大风歌做派。
如果是后世,七月十五这日子似乎还有不少节日。
但是在汉朝,还没那么多神神叨叨的复杂民俗,七月半最多是庆祝一下丰收。
如果是北方地区秋收晚的,就压根儿没有过这个节的习俗了,有些地方甚至跟八月十五合并过。幽州也是最北方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涿郡也不会在这种日子庆祝丰收。
今年完全是为了配合刘备还乡,临时加塞的戏码。
而道家的中元节和佛家的盂兰盆会,如今都还是隐藏在阴暗角落的非主流存在。
毕竟,一切虚空和玄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忠信仁义的崩坏。原本的道德层面信仰崩塌了,宗教层面的虚无主义才会趁虚而入。
只要汉不亡,佛学和玄学很难成为主流。
历史上,东方被佛道完全占据信仰主流,基本上是公元300年前后开始的。靠的就是南北朝分裂、衣冠南渡,天下人惶惑不知正朔何在。
无独有偶,在西方世界,基督教蚕食罗马帝国,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大约200~300年之间。当他们成功的时候,罗马也已经衰落到东西分裂的悬崖边了。
皇权的权威和统一性崩塌,神权自然趁虚而入,东西皆然。
李素穿越回大汉十几年了,他原先也从来不过七月十五的丰收祭,更没有听说过中元节。
没想到如今被强拉着过节,还是为了刘备衣锦还乡。
也罢,把那些怪力乱神都扫开,以后七月十五就官方统一庆祝丰收,似乎也不错。
刘备也是近乡情怯,这次回来显摆,关羽张飞都带着,难得李素也来了,他拉着李素要显摆一番:
“伯雅,自当年讨黄巾算起,朕离开涿县已经十八年了。不过好在,黄巾之后三年、也就是讨张纯那年。朕弃官救叔、保护乡梓,回涿县小住过两个多月。
当时朕在老家募集乡勇,随后就去蓟县讨贼了,那次,翼德、子龙也都在身边,算是短暂回过桃园。
可惜你当时在京城,为朕斡旋,还跟云长南下募集丹阳兵,错过了。一直没带你来看看朕当年的故居和翼德的庄子,也是深以为憾,这次一定要多住几日。”
刘备说得也没错,刘关张赵都来过桃园,赵云是187年那次来的。
刘备和张飞算是十五年没回来,关羽是十八年没回来,就李素从没来过。
www.bq46.cc。m.lvlajiao.com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0/90/1267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