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辣椒小说网 >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13章 严打非法教会

第413章 严打非法教会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会议结束之后,朱由检留下了袁可立,说道:

    “孙督师的心,还是有点大啊!”

    “就是不知道辽东的兵马,能不能撑起他的雄心?”

    “先让他从辽东兵马中挑选一千敢死之士,让朕和天下人看看,辽东有多少敢战之人!”

    对辽东兵马的不信任,也是朱由检否定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选择修建小堡垒的原因。

    自从建虏起兵以来,辽东兵马是屡战屡败。勉强能称得上胜利的宁远和宁锦之战,也只是守城而已。

    朱由检认为辽东兵马目前还没有和建虏大规模野战的能力,所以对修建大凌河城、引发辽东和建虏的大战,自然是敬谢不敏。

    他的想法,是把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废物利用,给他一千兵马,看看有没有筑堡的能力。

    如果在大凌河成功筑堡,那就给他升官,在大凌河一带多筑堡垒。

    如果筑堡失败,霍维华死就死了。损失的一千兵马,对大明也称不上大损失。

    袁可立等枢密大臣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李邦华等东林党人不想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立功,所以反对启用霍维华,最后才勉强同意同时进行筑堡。

    袁可立和孙承宗是老朋友,自然要为他辩解一二。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道:

    “辽东兵马十三万,定有敢战之士。”

    “陛下大可放心,孙督师会尽心竭力。”

    朱由检点了点头,知道辽东有很多因为建虏家破人亡的士兵,这些人对建虏怀着满腔仇恨,如今都还可用。所以他下令说道:

    “征集出来的一千敢死之士,都授予军士身份。”

    “如果他们战死或坚守一年以上,以后就授予世袭军士,至少授予一方里土地。”

    “告诉他们,朕的大明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将来分封之时,他们优先挑选土地。”

    对辽东兵马不吝赏赐,朱由检希望激发他们的战心。

    甚至为了取信他们,朱由检还让辽东护军府发放土地券,由设在辽东的顺天银行公证处公证存档,让这些敢死之士放心——

    他们就是战死了,顺天银行也会发放给他们的家人。

    将来收复辽东后,就能兑现出相应面积的土地。

    袁可立听到之后大赞,更加认识到皇帝在关外实行井田制的原因——

    若非如此,朝廷又怎么能不花一文钱,调动将士们的战心。

    就土地券的事情商议了一下,朱由检决定在辽东试行。又取出一本图书,说道:

    “这本《远镜说》,是景教会首席大主教汤若望进献上来的。”

    “里面介绍了一些望远镜的知识,尤其是提到了伽利略望远镜。”

    “能够‘持以观月,则千倍大于常’。”

    “这种望远镜若是用在信号塔上,有可能观察到五六十里之外的信号塔。”

    “朕已经安排少府寺匠官试制,看看成本和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推广。”

    “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将来或许不用拘泥于十里一堡。可以根据地形,择地修筑堡垒。”

    袁可立闻言极为欣喜,因为这样一来,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就更容易安排了。甚至只需要三五个堡,就能连成一片。

    建虏来袭的时候,这些堡垒能相互传递信号。如果建虏不能同时进攻所有堡垒,那些没遇到建虏的堡垒就能出兵袭扰。甚至在建虏兵少的时候,分进合击吃掉。

    堡垒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也能迅速传到后方,以便调兵遣将,决定如何援助。

    想到锦州和大凌河城的距离,袁可立诞生了一個想法,说道:

    “锦州距离大凌河城不过三十里,如果在两地都用这种望远镜建立信号塔,就能不通过中继塔快速传递信号。”

    “如此一来,重修大凌河城,也不是不可行之事。”

    “只需成功修好,就能把大凌河城和宁锦连成一片。”

    对孙承宗的修建大凌河城方案,重新支持起来。

    朱由检闻言轻笑,说道:

    “大凌河城不是不能修,只是不能现在修。”

    “先修建几个堡垒,证明在大凌河修筑防线的可行性。”

    “在这些堡垒稳固后,看情况决定是否重修大凌河城。”

    “袁卿可以向孙督师写信解释,告诉他朝廷的安排。”

    “让他对大凌河一带的堡垒,进行整体规划。”

    说着,他又提醒袁可立道:

    “现在袁卿是枢密同知,要负责全国的兵马调动。”

    “要记住给地方立规矩,让他们在调动一千或三千兵马时,都要及时上报。”

    “不能被地方牵着鼻子走,改变全盘规划。”

    “明年要实施四正六隅方案,不是修建大凌河城的好时机。”

    “不要因为辽东的作战计划,影响到这个大局。”

    以一隅影响全局,这是枢密院的官员不愿看到的。同样也是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方案,被杨嗣昌等枢密院官员反对的原因。

    袁可立之前或许只是隐隐觉得不妥,如今被皇帝点醒。他才认识到枢密院的职权,和前线将帅有冲突。

    这种冲突现在看来还小,但也需要防微杜渐,重新立下规矩。

    随着臂板通信系统和信鸽体系的构建,枢密院将来对地方兵马的控制会越来越强。各种相关制度,都要在枢密院成立时定下来。

    他也终于明白,皇帝在会议结束后,特意留下自己的原因。

    这让他很受触动,真心实意地道:

    “陛下用心教诲,老臣铭感五内。”

    “臣一定鞠躬尽瘁,为陛下建好枢密院。”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袁可立还是放心的。

    已经相处了一年多,他知道袁可立虽然有些文官的坚持,但是也能够合作,而且非常有能力。

    若非如此,之前他也不会在韩爌没有入朝时,给袁可立事实首辅的权力,如今还兼任顺天府尹。

    甚至他还想过,把袁可立提升为大学士,将来担任首辅。

    只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不好破,而且他也不想内阁的权力太强,被袁可立这个能臣抬起来。

    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让袁可立组建枢密院。

    此时此刻,他只嫌袁可立这样的能臣太少,以至于很多事情,只能交给他去办。

    想着袁可立曾经平定的白莲教之乱,朱由检道:

    “袁卿曾在山东平定白莲教之乱,当知民间一些教会的危害。”

    “这次宗教大会,朕已经让锦衣卫内情司,对顺天府一带的教会进行摸底。”

    “其中大部分顺从朝廷,愿意加入太常寺组织的宗教协会。”

    “但是还有一些,仍旧冥顽不灵,秘密传播宗教。”

    “甚至公然违禁,传播白莲教、无为教、弘阳教等教派。”

    “朕打算像去年严厉打击盗匪一样,再组织一次行动。”

    “由袁卿主持的戡乱委员会负责,预防发生动乱。”

    非法教派的事情,朱由检原本是没有关注的。因为他的印象中,明末除了天启年间的白莲教之乱外,并没有发生宗教上的大乱子。

    但是宗教大会召开后,锦衣卫却发现了一些非法教派的情况。传递上来的简报,让他很是忧心。

    白莲教这个一直造反的教派不用多说,无为教又名罗教,原本是被朝廷扶持对抗白莲教的教派。如今变得和白莲教趋同,宣传“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在万历四十四年被禁。

    弘阳教的情况也差不多,这个教派宣扬什么“红阳劫尽,白阳当生”,让朱由检想到了太平道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它的传播范围不如无为教广,但是在宦官等权贵中颇有影响。也因为此被朝廷查禁,现在是秘密传播。

    宗教大会的召开,让这些在京城秘密传播的教派,逐渐暴露出来。

    朱由检这一年来在宗教上动作颇多,担心这些人利用理论不完善时的漏洞掀起叛乱,所以想组织一次,对他们进行预防性打击。

    这次行动,仍是以锦衣卫为主。但是为了预防变乱,朱由检决定让戡乱委员会负责。一旦出现乱子,立刻调兵镇压。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安排,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的他,对这些非法教会的危害很清楚。所以他接受了这个任务,询问道:

    “有些教派牵连到外地,要不要一同打击?”

    “臣恐京城这边动手后,那些人在地方发起叛乱。”

    这也是朱由检的担心,让他把这件事交给戡乱委员会的原因。

    他在听到袁可立的疑问后,立刻道:

    “能打的全都打掉。”

    “对于非法教会的头目,一定严惩不贷。”

    “参加教会的愚民,一律发配海外卫所当军户。”

    “用他们留下的庙宇和土地,在当地建立城隍庙。”

    “这件事袁卿全权操办,一定要保证这次打击之后,让这些非法教会失去存在空间。”

    “城隍司的人也要积极主动点,把民间的宗教信仰夺回来。”

    对大明宗教体系的整顿,朱由检是以城隍司为中心。紫阁功臣和紫阁贤臣被册封为城隍神、土地神,也让大明的官员,非常支持城隍司。

    这次,他就打算借助打击非法教派,进一步推广城隍神系。

    避免那些民间宗教被打击后,因为信仰缺失,民间又诞生新的教派。

    可以说,这次严打同样是信仰的争夺,让刚刚整合的城隍神系,在民间稳固完善。

    为此,朱由检安排太常寺卿李标,同样加入戡乱委员会。让他组织佛道等宗教的力量,打击非法教会。

    袁可立听着这些,想起一件事情,说道:

    “陕西今年虽然没有大乱,却有小股民乱,颇有外族参与。”

    “臣以为明年的移民,应该首先迁移这些人。”

    “把他们分散之后,逐步迁往海外。”

    对于这点,朱由检皱了皱眉。陕西颇有一些地方胡汉杂居,如果汉民比例一直下降,陕西是有发生动乱可能的,所以他点头道:

    “这些人确实应该优先迁徙,也应该像景教会一样改造,太常寺组织协会。”

    说着他想到了一件事,补充道:

    “郑芝虎这次过来,带来了很多人的奏疏,他们在见到东宁卫的兵力后,向朕请求派几个千户所帮助他们。”

    “可以把这些人和汉族军户混编,迁到南洋一带。”

    把这些人用在南洋,通过宗教和当地土著联系。

    现在,大明和南洋土著都有赶走西方殖民者的诉求,有很大合作空间。

    定下这件事情后,朱由检又召来郑芝虎,告诉他自己的决定。

    郑芝虎听到皇帝愿意派卫所士兵给他们后,欢喜得合不拢嘴。

    又听皇帝说道:

    “每个军户要带十户移民,每个千户所就是一万户。”

    “这些人到了南洋,你们有没有信心接过去?”

    和东宁的情况不一样,大明在南洋那边,没有多少据点,甚至连气候都不熟悉。

    东宁能一下子接受五万户移民,是因为那里本就有上万汉民。而且东宁冬天的气候,也能让陕西移民适应。给他们搭个帐篷,就能渡过冬天。

    但是南洋就不一样了,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而且雨水频繁,不能靠简单的帐篷住下去。

    所以朱由检提前说出这件事,让他们做好准备。

    郑芝虎早有准备,拍着胸膛说道:

    “陛下放心,臣等已经在东宁安排营地,在他们适应之后,再运往南洋岛屿。”

    “别说一个千户所一万户,就是更多户口,也能安排过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对这些还是相信的。南洋的情况再恶劣,至少冻不死人,甚至都饿不住。那些适应气候的土著,不盖房子不种地,靠采集就能活下去。

    也因为此,南洋土著普遍偏懒。荷兰人前几年修建的巴达维亚城,主要都是靠华人。

    与之相比,北方的情况就恶劣多了。冬天没有房屋,基本不可能活下去。

    这也是他在东北成立了三个藩国,却只能先向南洋移民的原因。

    东北那边的环境实在太恶劣,只能盖好房子,再把移民迁过去。

    这导致东北的移民一直不多,远远不如南洋。

    www.bq46.cc。m.lvlajiao.com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0/481/5383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