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小康家庭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看完邸报之后,朱由检又翻看京报。
略过方从哲的讣告和官员任免信息,朱由检从京报的读者投稿上,终于看到了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投稿的人大多是士子,他们最关注的,自然是刘宗周的重制礼乐和钱谦益的恒产论。这两位士林泰斗,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文章,感觉颇有启发,尤其是一篇支持恒产论的文章,和自己提出的小康之世结合起来,让他尤为满意——
这代表着他提出的理论,得到了大明士子的认同,甚至有士子在思想上产生变化,研究这个理论。
文章中,这位名叫刘理顺的举子,提出了小康之世的恒产者家庭,可以称为小康之家。
他以自身所见,认为大明的小康之家在变少,很多家庭在变得贫困。
大户人家的产业,则在普遍增多。很多州县的土地,被几十个甚至几个大家族占据。
这些人的产业,已经在挤压小康之家的生存。那些拥有几十亩地、几百亩地的小康之家,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不对这些超级有产者做出限制,大明的小康之家有可能越来越少,甚至有从小康之世跌落的风险。
至于从小康之世跌落后会变成什么样,刘理顺没有写出,但是朱由检却看得出来,那就是所谓的乱世。
所以他看着这篇文章,心情复杂之极。
一方面欣慰于大明的有识之士很多,他们在自己提出的新概念刺激下,正在研究新的理论。
另一方面则是知道,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人都感觉世道正在变坏,有可能进入乱世。
刘理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惟一一个看出这点的人,有他这种想法的,天下为数不少。
甚至有一些野心家,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在乱世之中一展所长,谋个身家富贵。
而从刘理顺的文章来看,他是倾向于挽救大明的。而不像一些人那样,察觉到乱世到来就想自保、甚至找个明主投靠。
所以刘理顺这个人,朱由检当然是要用的。他立刻命令身边的内侍传讯锦衣卫,查查刘理顺的情况。
而且在刘理顺的文章上做批示,参考后世的见闻和宋朝的五等版籍,对小康之家和超级有产者这些概念进行细化,把小康之家称为小康家庭。
认为小康家庭应该有房有地,能够解决衣食,能供养孩子读书,是小康之世的恒产者。
没有产业、收入较低、仅能维持温饱的家庭,称为贫穷家庭。他们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勉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比他们更不堪的,是温饱都不能解决,甚至家中有疾病、残障人士存在的家庭。这些困难家庭,是需要救助的对象。不能让他们走投无路,沦为流民盗匪。
然后在小康家庭之上,则是富裕家庭。他们的产业很多,能达到小康之家的十倍百倍,甚至能脱离生产,养起很多仆人。这是士人最向往的情况,大明很多官员属于此类。
比富裕家庭更富裕的,则是富豪家庭。所拥有的产业,是普通小康之家的千倍甚至万倍。是钱谦益的恒产论中,需要限制的超级有产者。
五等家庭如何划分,朱由检没有划定具体的标准。他打算让户部在大造黄册时统计一下,定下粗略标准。然后再统计大明有多少贫困户、又有多少富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策略。
写完这些批示,朱由检又看了一会儿报纸,等来了锦衣卫对刘理顺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之所以呈上来这么快,是因为刘理顺一直在锦衣卫的调查范围内。他是袁可立的弟子,属于重点调查对象的关联者,朱由检之前吩咐过需要调查的人——
这是他为了防止官员结党,下令调查锦衣卫调查的关系网。高级官员的亲朋、弟子等等,都属于调查对象。
刘理顺曾向袁可立求学,而且入京后去袁可立府上拜见过,自然被纳入调查范围。
朱由检得知这些后,并没有什么忌惮的情绪。因为他早已调查清楚,袁可立不是结党的人。此人虽然和东林党关系密切,却从不参与党争。他的门人弟子,值得自己信任。
带着这份好感,朱由检看着对刘理顺的调查,得知他已经是第八次参加会试,不由心中感慨,觉得不该是这样子。
刘理顺的文章通顺,而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考上了,而不是蹉跎于此。
所以他的心中,已经有想办法录用刘理顺的想法。把这个已经四十七岁的人,留在朝廷任用:
『张孚敬也是考了八次会试才成进士,而且年纪四十七岁。』
『难道说这个刘理顺,有可能成为我的张孚敬?』
心中浮想联翩,朱由检摇了摇头,没有再想下去。
张孚敬那样的大才,不是轻易就能出现的,自己可以有这个想法,却不能陷入太深。
继续翻看报告,里面记录着刘理顺进京之后,大致的生活足迹。
看到刘理顺家境贫寒,连一两银子的会试专刊都不舍得买,朱由检更是从他身上,看到了刘宗周的影子——
这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可以派他去刘宗周那里学习。
然后在看到刘理顺和牛金星有交往时,朱由检惊得险些跳起来,没想到他竟是参加会试的举人:
『牛金星竟然和刘理顺有交往,还来参加会试。』
『这个李自成的首席智囊,竟然是参加这一科会试的举人!』
对牛金星这个名字,朱由检不说如雷贯耳,也大略听过一些。
知道此人对李自成来说,就是军师一样的人物。如果大顺朝得了天下,牛金星就是萧何、张良。
从对刘理顺的调查报告中看到这个名字,朱由检感觉很是惊讶、心中又有些欣喜,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牛金星留下来——
这个人的才能即使不适合被自己所用,也不能留给李自成。要用朝廷的官位,把他拉拢过来。
所以,他心中已经决定,不管牛金星考得怎么样,自己都要想办法,把这个人录用为进士。
只是,让他无语的是,牛金星虽然是来应考的,却根本没参加前三场会试,这些日子一直躲在房里不出,不知在干什么。
锦衣卫对他的调查不详细,只是大略知道这个事。朱由检当然不知道,牛金星躲在房里不参加会试做什么。
这让他就是想要录取牛金星,现在也无能为力——
毕竟他总不能把没有参加考试的人,录取为进士吧?
所以他已经想着,要不要让人提点一下,催牛金星去参加明法科、明算科考试。
怀着这个念头,朱由检看完刘理顺的调查报告后,已经认为此人可用。
不说他对小康之世的见解,就是凭袁可立、牛金星的关系,朱由检也要用他,让他聚拢河南士人:
『李自成虽然出自陕西,但是他的兴起,却是在河南。』
『牛金星、宋献策,还有那个不知是否存在的李岩,其实都是河南人。』
『刘理顺名声颇佳,牛金星善于钻营,可以用这两个人,把河南有才能的人招揽过来——』
『避免他们作乱,扰乱中原腹地。』
从刘理顺的文章中,朱由检已经看出河南的情况很差,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中小地主和富农都难以存在。
再加上的河南的人很多,一旦遇到天灾,就会有大量流民。所以必须和陕西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抽调,避免有人聚集流民作乱。
www.bq46.cc。m.lvlajiao.com
略过方从哲的讣告和官员任免信息,朱由检从京报的读者投稿上,终于看到了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投稿的人大多是士子,他们最关注的,自然是刘宗周的重制礼乐和钱谦益的恒产论。这两位士林泰斗,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文章,感觉颇有启发,尤其是一篇支持恒产论的文章,和自己提出的小康之世结合起来,让他尤为满意——
这代表着他提出的理论,得到了大明士子的认同,甚至有士子在思想上产生变化,研究这个理论。
文章中,这位名叫刘理顺的举子,提出了小康之世的恒产者家庭,可以称为小康之家。
他以自身所见,认为大明的小康之家在变少,很多家庭在变得贫困。
大户人家的产业,则在普遍增多。很多州县的土地,被几十个甚至几个大家族占据。
这些人的产业,已经在挤压小康之家的生存。那些拥有几十亩地、几百亩地的小康之家,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不对这些超级有产者做出限制,大明的小康之家有可能越来越少,甚至有从小康之世跌落的风险。
至于从小康之世跌落后会变成什么样,刘理顺没有写出,但是朱由检却看得出来,那就是所谓的乱世。
所以他看着这篇文章,心情复杂之极。
一方面欣慰于大明的有识之士很多,他们在自己提出的新概念刺激下,正在研究新的理论。
另一方面则是知道,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人都感觉世道正在变坏,有可能进入乱世。
刘理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惟一一个看出这点的人,有他这种想法的,天下为数不少。
甚至有一些野心家,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在乱世之中一展所长,谋个身家富贵。
而从刘理顺的文章来看,他是倾向于挽救大明的。而不像一些人那样,察觉到乱世到来就想自保、甚至找个明主投靠。
所以刘理顺这个人,朱由检当然是要用的。他立刻命令身边的内侍传讯锦衣卫,查查刘理顺的情况。
而且在刘理顺的文章上做批示,参考后世的见闻和宋朝的五等版籍,对小康之家和超级有产者这些概念进行细化,把小康之家称为小康家庭。
认为小康家庭应该有房有地,能够解决衣食,能供养孩子读书,是小康之世的恒产者。
没有产业、收入较低、仅能维持温饱的家庭,称为贫穷家庭。他们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勉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比他们更不堪的,是温饱都不能解决,甚至家中有疾病、残障人士存在的家庭。这些困难家庭,是需要救助的对象。不能让他们走投无路,沦为流民盗匪。
然后在小康家庭之上,则是富裕家庭。他们的产业很多,能达到小康之家的十倍百倍,甚至能脱离生产,养起很多仆人。这是士人最向往的情况,大明很多官员属于此类。
比富裕家庭更富裕的,则是富豪家庭。所拥有的产业,是普通小康之家的千倍甚至万倍。是钱谦益的恒产论中,需要限制的超级有产者。
五等家庭如何划分,朱由检没有划定具体的标准。他打算让户部在大造黄册时统计一下,定下粗略标准。然后再统计大明有多少贫困户、又有多少富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策略。
写完这些批示,朱由检又看了一会儿报纸,等来了锦衣卫对刘理顺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之所以呈上来这么快,是因为刘理顺一直在锦衣卫的调查范围内。他是袁可立的弟子,属于重点调查对象的关联者,朱由检之前吩咐过需要调查的人——
这是他为了防止官员结党,下令调查锦衣卫调查的关系网。高级官员的亲朋、弟子等等,都属于调查对象。
刘理顺曾向袁可立求学,而且入京后去袁可立府上拜见过,自然被纳入调查范围。
朱由检得知这些后,并没有什么忌惮的情绪。因为他早已调查清楚,袁可立不是结党的人。此人虽然和东林党关系密切,却从不参与党争。他的门人弟子,值得自己信任。
带着这份好感,朱由检看着对刘理顺的调查,得知他已经是第八次参加会试,不由心中感慨,觉得不该是这样子。
刘理顺的文章通顺,而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考上了,而不是蹉跎于此。
所以他的心中,已经有想办法录用刘理顺的想法。把这个已经四十七岁的人,留在朝廷任用:
『张孚敬也是考了八次会试才成进士,而且年纪四十七岁。』
『难道说这个刘理顺,有可能成为我的张孚敬?』
心中浮想联翩,朱由检摇了摇头,没有再想下去。
张孚敬那样的大才,不是轻易就能出现的,自己可以有这个想法,却不能陷入太深。
继续翻看报告,里面记录着刘理顺进京之后,大致的生活足迹。
看到刘理顺家境贫寒,连一两银子的会试专刊都不舍得买,朱由检更是从他身上,看到了刘宗周的影子——
这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可以派他去刘宗周那里学习。
然后在看到刘理顺和牛金星有交往时,朱由检惊得险些跳起来,没想到他竟是参加会试的举人:
『牛金星竟然和刘理顺有交往,还来参加会试。』
『这个李自成的首席智囊,竟然是参加这一科会试的举人!』
对牛金星这个名字,朱由检不说如雷贯耳,也大略听过一些。
知道此人对李自成来说,就是军师一样的人物。如果大顺朝得了天下,牛金星就是萧何、张良。
从对刘理顺的调查报告中看到这个名字,朱由检感觉很是惊讶、心中又有些欣喜,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牛金星留下来——
这个人的才能即使不适合被自己所用,也不能留给李自成。要用朝廷的官位,把他拉拢过来。
所以,他心中已经决定,不管牛金星考得怎么样,自己都要想办法,把这个人录用为进士。
只是,让他无语的是,牛金星虽然是来应考的,却根本没参加前三场会试,这些日子一直躲在房里不出,不知在干什么。
锦衣卫对他的调查不详细,只是大略知道这个事。朱由检当然不知道,牛金星躲在房里不参加会试做什么。
这让他就是想要录取牛金星,现在也无能为力——
毕竟他总不能把没有参加考试的人,录取为进士吧?
所以他已经想着,要不要让人提点一下,催牛金星去参加明法科、明算科考试。
怀着这个念头,朱由检看完刘理顺的调查报告后,已经认为此人可用。
不说他对小康之世的见解,就是凭袁可立、牛金星的关系,朱由检也要用他,让他聚拢河南士人:
『李自成虽然出自陕西,但是他的兴起,却是在河南。』
『牛金星、宋献策,还有那个不知是否存在的李岩,其实都是河南人。』
『刘理顺名声颇佳,牛金星善于钻营,可以用这两个人,把河南有才能的人招揽过来——』
『避免他们作乱,扰乱中原腹地。』
从刘理顺的文章中,朱由检已经看出河南的情况很差,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中小地主和富农都难以存在。
再加上的河南的人很多,一旦遇到天灾,就会有大量流民。所以必须和陕西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抽调,避免有人聚集流民作乱。
www.bq46.cc。m.lvlajiao.com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0/481/5382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