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九卿满员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左右都御史的推选,在朱由检改变廷推法后,如今是有资格廷推的大臣各提出一位候选人,皇帝从里面选任。
这样朱由检的操作空间自然大了许多,可以把自己中意的官员,任命为左右都御史。
在左都御史的人选上,杨景辰曾向他推荐过王永光。
这个人上次被廷推为南京兵部尚书,被朱由检定为第八等附逆拿下了,不是很能服众。需要补偿一下,让他担任九卿。
朱由检了解了一下王永光的情况,知道他是个中立派,为人也不是很强势,所以就点了他,担任左都御史。
因为这是正二品官位,王永光以前也担任过尚书,所以朱由检给他加正二品议政大臣衔,参加常参会议。
左都御史确定后,在右都御史的人选上,朱由检打算起复一位东林党。
否则东林党一个九卿都没有,他们一定会不满。
单单不满也就罢了,麻烦的是东林党影响大。他们发出议论,会影响政令推行。
为了团结更多的人,为了让九卿的决议得到群臣认可,朱由检需要任用一个东林党人当九卿,免得他们不服从朝廷的决策,在地方私下搞破坏。
在流露出这个态度后,倾向东林党的大臣,推出了几个候选人。其中被推荐得最多的,是原任左副都御史、南京右都御史曹于汴。
这个人有丰富的都察院经历,而且曾辅佐赵南星京察,屏退邪党,威名赫赫。很多东林党人都想起复他,打算在后年的京察时,把朝中的阉党残余扫干净。
朱由检不知东林党的谋划,但是在询问曹于汴的经历,得知他曾经力辞吏部侍郎、不愿以陪推越过正推冯从吾后,知道这是个硬骨头,是那种极力抵制中旨的文官。
这样的人,当然不能起复。算了一下曹于汴的年龄,朱由检道:
“曹于汴已经年过七十,对这样的老臣朝廷应该优待礼遇,不是紧急事务不要劳烦他们。”
“给曹于汴加从一品柱国勋级,遣官慰问老臣。”
把曹于汴排除之后,继续看其他人。
这个结果,让朝中的东林党人并不满意。但是皇帝给曹于汴都加柱国了,他们还能怎么说?
再闹下去,说不定这个右都御史都不为东林党所有。他们不想丢掉这个九卿职位,那就只能闭嘴。
最终,朱由检选了成基命担任右都御史。此人性情宽厚,而且为官清廉,让他比较满意。
但是麻烦的一点是,成基命之前只担任过礼部右侍郎,资格有点不够。
朱由检只能在加衔上降低一点,给他加从二品承政大臣衔,参加常参会议。
至此,九卿十个职位,终于全部满员。
这十人除了户部尚书郭允厚在请求辞职外,其他人都比较稳定。
魏忠贤倒台带来的动荡,终于开始平复。朝堂上的格局,正在稳定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大理寺左少卿姚士慎却说道:
“按照陛下旨意,朝堂上的官员人人过关。”
“如今诸位内阁大学士已经过关,九卿之中,新推选出的吏部尚书房壮丽、礼部尚书温体仁、兵部尚书袁可立、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御史王永光、右都御史成基命都已在候选时过关。”
“留任的大理寺卿张九德,同样已经过关。”
“唯有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薛凤翔、通政使吕图南,没有明确过关。”
“郭允厚曾题覆称颂四十疏、薛凤翔曾题覆称颂四十七本,都有证据存在,请陛下处置他们。”
朱由检眉头微皱,实在不愿继续处理高级官员,让朝堂上动荡不安。
而且郭允厚有点能力,薛凤翔已经投靠自己,如何能够撤掉?
所以他回应道:
“通政使吕图南没有附逆行为,已经在调整通政司官员时过关。”
“郭允厚和薛凤翔虽然上疏很多,却只是随大流称颂,主观附逆倾向不重,定为第七等处置。”
“郭允厚一直在上疏求去,朕现在明令不允。降为专督仓场侍郎,暂时署理户部尚书,加衔承政大臣。”
“薛凤翔降为工部左侍郎,署理工部尚书,加衔承政大臣。”
对两人降了一级,仍旧继续留任。
这个结果,显然让弹劾他们的臣子不满意。因为郭允厚和薛凤翔级别虽是降了,却仍旧是九卿,而且还占了一个侍郎位子,让群臣怎么满意?
就连郭允厚自己,也没料到自己被弹劾后,竟然还有意外之喜。他之前一直按皇帝的安排,在走流程告退。本以为接下来很可能就要冠带闲住了,没想到在这时确认了新职位——
苏茂相留下来的专督仓场侍郎,以后就是他的。
皇帝允许苏茂相转任刑部尚书,目的并不单纯。
朱由检的目的当然不单纯,他是看出苏茂相和自己不怎么合拍、讨好都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允许他转任刑部尚书。
让郭允厚转任专督仓场侍郎,是为调整户部做准备。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此时,朱由检看着一些不愿罢休的臣子,皱着眉头说道:
“专督钱法侍郎、专督大工侍郎需要廷推。”
“如果有人不愿推选,那就让郭允厚、薛凤翔兼任!”
警告他们不要纠缠,否则侍郎的位子会更少,都会被人兼任。
这让那些人只能放下继续弹劾的想法。姚士慎的矛头则转向了侍郎,弹劾道:
“六部之中,新任和留任侍郎大多已经过关。”
“唯有兵部右侍郎吕纯如,尚未明确过关。”
“此人依附魏逆,京兆不一年而巡抚矣,巡抚不一年而兵侍矣,兵侍不半年而加尚书矣。”
“而且在护送惠王就藩时,掠毙夫役,复命疏荐归美厂臣。”
“如此谄附小人,臣羞与之同殿!”
这个弹劾实在是狠,而且说动了朱由检。
他自登极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官制,对各种加衔荫袭非常注意。吕纯如连续越级擢迁,明显让他不能容忍。
吕纯如颂美的证据确凿,朱由检不处罚都不行。再加上这个人沾染了人命,朱由检不愿庇佑。
所以他立刻说道:
“吕纯如以颂美定为第六等,削去一切官阶,革职削籍为民。”
“所涉人命案件,由大理寺审判。”
“罚没他的家产,先补偿给死去的夫役。”
话音落下,群臣一片称颂。
朱由检此时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行为逻辑,正在被官员察觉。
姚士慎这个弹劾,正是投他所好。看准了他不会包庇吕纯如,一举扳倒此人。
这个发现,让朱由检心情复杂,一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群臣能投他所好,代表着他的权威上升、影响力变大。以后他的喜恶,会更容易影响朝臣。
忧的是官僚的适应能力和进化速度太快了,很可能把他研究透。想到世宗嘉靖皇帝那样的聪明人都被严嵩、徐阶等人琢磨透,朱由检打了一个寒颤,知道自己可能也会落到那个境地。
一个人被天下官僚琢磨,想不被摸清楚太难了。朱由检没信心和这么多聪明人玩心眼,只能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群臣。
《明史》: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万历十九年举乡试第一。第二年成为进士,授淮安推官。……
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当。第二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改大理少卿,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京察。事竣,进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中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
崇祯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举宪规,约敕僚吏,台中肃然。第二年京察,力汰匪类,忠贤余党几尽,仕路为清。……
先是,诏定逆案。于汴与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平心参决,不为已甚,小人犹恶之。……
(这是东林党干将,屏退奸邪的主力,逆案名单制定者。《东林点将录》守护中军大将之一,天贵星小旋风右都御史曹于汴)
www.bq46.cc。m.lvlajiao.com
这样朱由检的操作空间自然大了许多,可以把自己中意的官员,任命为左右都御史。
在左都御史的人选上,杨景辰曾向他推荐过王永光。
这个人上次被廷推为南京兵部尚书,被朱由检定为第八等附逆拿下了,不是很能服众。需要补偿一下,让他担任九卿。
朱由检了解了一下王永光的情况,知道他是个中立派,为人也不是很强势,所以就点了他,担任左都御史。
因为这是正二品官位,王永光以前也担任过尚书,所以朱由检给他加正二品议政大臣衔,参加常参会议。
左都御史确定后,在右都御史的人选上,朱由检打算起复一位东林党。
否则东林党一个九卿都没有,他们一定会不满。
单单不满也就罢了,麻烦的是东林党影响大。他们发出议论,会影响政令推行。
为了团结更多的人,为了让九卿的决议得到群臣认可,朱由检需要任用一个东林党人当九卿,免得他们不服从朝廷的决策,在地方私下搞破坏。
在流露出这个态度后,倾向东林党的大臣,推出了几个候选人。其中被推荐得最多的,是原任左副都御史、南京右都御史曹于汴。
这个人有丰富的都察院经历,而且曾辅佐赵南星京察,屏退邪党,威名赫赫。很多东林党人都想起复他,打算在后年的京察时,把朝中的阉党残余扫干净。
朱由检不知东林党的谋划,但是在询问曹于汴的经历,得知他曾经力辞吏部侍郎、不愿以陪推越过正推冯从吾后,知道这是个硬骨头,是那种极力抵制中旨的文官。
这样的人,当然不能起复。算了一下曹于汴的年龄,朱由检道:
“曹于汴已经年过七十,对这样的老臣朝廷应该优待礼遇,不是紧急事务不要劳烦他们。”
“给曹于汴加从一品柱国勋级,遣官慰问老臣。”
把曹于汴排除之后,继续看其他人。
这个结果,让朝中的东林党人并不满意。但是皇帝给曹于汴都加柱国了,他们还能怎么说?
再闹下去,说不定这个右都御史都不为东林党所有。他们不想丢掉这个九卿职位,那就只能闭嘴。
最终,朱由检选了成基命担任右都御史。此人性情宽厚,而且为官清廉,让他比较满意。
但是麻烦的一点是,成基命之前只担任过礼部右侍郎,资格有点不够。
朱由检只能在加衔上降低一点,给他加从二品承政大臣衔,参加常参会议。
至此,九卿十个职位,终于全部满员。
这十人除了户部尚书郭允厚在请求辞职外,其他人都比较稳定。
魏忠贤倒台带来的动荡,终于开始平复。朝堂上的格局,正在稳定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大理寺左少卿姚士慎却说道:
“按照陛下旨意,朝堂上的官员人人过关。”
“如今诸位内阁大学士已经过关,九卿之中,新推选出的吏部尚书房壮丽、礼部尚书温体仁、兵部尚书袁可立、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御史王永光、右都御史成基命都已在候选时过关。”
“留任的大理寺卿张九德,同样已经过关。”
“唯有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薛凤翔、通政使吕图南,没有明确过关。”
“郭允厚曾题覆称颂四十疏、薛凤翔曾题覆称颂四十七本,都有证据存在,请陛下处置他们。”
朱由检眉头微皱,实在不愿继续处理高级官员,让朝堂上动荡不安。
而且郭允厚有点能力,薛凤翔已经投靠自己,如何能够撤掉?
所以他回应道:
“通政使吕图南没有附逆行为,已经在调整通政司官员时过关。”
“郭允厚和薛凤翔虽然上疏很多,却只是随大流称颂,主观附逆倾向不重,定为第七等处置。”
“郭允厚一直在上疏求去,朕现在明令不允。降为专督仓场侍郎,暂时署理户部尚书,加衔承政大臣。”
“薛凤翔降为工部左侍郎,署理工部尚书,加衔承政大臣。”
对两人降了一级,仍旧继续留任。
这个结果,显然让弹劾他们的臣子不满意。因为郭允厚和薛凤翔级别虽是降了,却仍旧是九卿,而且还占了一个侍郎位子,让群臣怎么满意?
就连郭允厚自己,也没料到自己被弹劾后,竟然还有意外之喜。他之前一直按皇帝的安排,在走流程告退。本以为接下来很可能就要冠带闲住了,没想到在这时确认了新职位——
苏茂相留下来的专督仓场侍郎,以后就是他的。
皇帝允许苏茂相转任刑部尚书,目的并不单纯。
朱由检的目的当然不单纯,他是看出苏茂相和自己不怎么合拍、讨好都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允许他转任刑部尚书。
让郭允厚转任专督仓场侍郎,是为调整户部做准备。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此时,朱由检看着一些不愿罢休的臣子,皱着眉头说道:
“专督钱法侍郎、专督大工侍郎需要廷推。”
“如果有人不愿推选,那就让郭允厚、薛凤翔兼任!”
警告他们不要纠缠,否则侍郎的位子会更少,都会被人兼任。
这让那些人只能放下继续弹劾的想法。姚士慎的矛头则转向了侍郎,弹劾道:
“六部之中,新任和留任侍郎大多已经过关。”
“唯有兵部右侍郎吕纯如,尚未明确过关。”
“此人依附魏逆,京兆不一年而巡抚矣,巡抚不一年而兵侍矣,兵侍不半年而加尚书矣。”
“而且在护送惠王就藩时,掠毙夫役,复命疏荐归美厂臣。”
“如此谄附小人,臣羞与之同殿!”
这个弹劾实在是狠,而且说动了朱由检。
他自登极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官制,对各种加衔荫袭非常注意。吕纯如连续越级擢迁,明显让他不能容忍。
吕纯如颂美的证据确凿,朱由检不处罚都不行。再加上这个人沾染了人命,朱由检不愿庇佑。
所以他立刻说道:
“吕纯如以颂美定为第六等,削去一切官阶,革职削籍为民。”
“所涉人命案件,由大理寺审判。”
“罚没他的家产,先补偿给死去的夫役。”
话音落下,群臣一片称颂。
朱由检此时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行为逻辑,正在被官员察觉。
姚士慎这个弹劾,正是投他所好。看准了他不会包庇吕纯如,一举扳倒此人。
这个发现,让朱由检心情复杂,一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群臣能投他所好,代表着他的权威上升、影响力变大。以后他的喜恶,会更容易影响朝臣。
忧的是官僚的适应能力和进化速度太快了,很可能把他研究透。想到世宗嘉靖皇帝那样的聪明人都被严嵩、徐阶等人琢磨透,朱由检打了一个寒颤,知道自己可能也会落到那个境地。
一个人被天下官僚琢磨,想不被摸清楚太难了。朱由检没信心和这么多聪明人玩心眼,只能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群臣。
《明史》: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万历十九年举乡试第一。第二年成为进士,授淮安推官。……
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当。第二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改大理少卿,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京察。事竣,进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中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
崇祯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举宪规,约敕僚吏,台中肃然。第二年京察,力汰匪类,忠贤余党几尽,仕路为清。……
先是,诏定逆案。于汴与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平心参决,不为已甚,小人犹恶之。……
(这是东林党干将,屏退奸邪的主力,逆案名单制定者。《东林点将录》守护中军大将之一,天贵星小旋风右都御史曹于汴)
www.bq46.cc。m.lvlajiao.com
本文网址:http://www.lvlajiao.com/xs/0/481/5381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lvlajiao.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